欢迎来访浩海留学官网
留言咨询

400-1571-365

“张老师,我要怎样才可以上MIT、普林斯顿这种顶尖大学?”



申请人介绍 —— J同学


本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辅修德语、数学专业第一;

标化成绩:托福107,GRE 327,GPA 4.78 (TOP 30%)

背景经历:国内导师3年科研经历,一学期UCB交流,有海外暑研经历,两篇一作SCI投稿、一篇中文EI、 1篇四作SCI受稿、3次学术会议演讲。

Offer:目前已收获普林斯顿、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德州奥斯汀等名校录取。



没有理想 何必远方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一边听着台上来自MIT的博士——张老师的演讲,一边手里还不停地敲着代码。


周围的同学都听得十分专注,我却有些提不起兴趣,这样的讲座之前听过太多场,要不是学长的盛情邀请和被MIT博士这个头衔所吸引,我这会儿早应该踏入了瓦罗兰大陆,祖安第一EZ并非浪得虚名。


演讲似乎进入了高潮阶段,张老师谈到了国外大学的教育模式和申请TOP名校的小tricks。


任何申请,都是60%硬件,40%软件。硬件三条腿,GPA,托福,GRE。软件三条腿,个人简历,个人陈述,推荐信。

文书方面一定要避免信息赘余、鸡同鸭讲、形式主义;写推荐信时看推荐人是否了解你,不了解必然言之无物;

其次要看推荐人的推荐信是否提供了除了文书和CV之外的其他维度和关键性信息,能够更加通透地呈现你作为一个申请人的特质和优势。


这些之前我从未涉及到的知识不禁将我的视线从电脑屏幕上吸引到了讲台上,原来还是有点干货的。思绪也从瓦罗兰大陆回到了课堂!

那种开放的求学环境,多样化的发展前景,不正是我思虑已久、心向往之的乌托邦嘛!看来这个MIT的博士是有真材实料的!

演讲结束后,我随大家一起涌向张老师的讲台前,就问了一句:

“张老师,我要怎样才可以上MIT、普林斯顿这种顶尖大学?”


从小就对理工科感兴趣的我,高考后成功来到了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我对学校有些千篇一律的工厂式培养模式有些不满和失望,也很不喜欢国内很多理工科(尤其是工科)完全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几乎不给有个性的同学出路,这难道不是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背道而驰吗?

既然国内的学习环境不是很适合我,我开始将目光放至国外。

我倾向于学术型的工作,就学术水平和培养模式来说,国外是占有很大优势的。不管你是准备在国内还是国外去找教职或者研究机会,都是海外的博士竞争力大,尤其是美国顶级学校的博士。

再有,留学本身能带来更多的选择,让我的未来有更多可能。走出去了,面对的就是整个世界,在这个全球化的环境下,走出去无疑会拥有更多机会。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从作出留学这个决定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为理想不断填充羽翼。

彼时,我已经跟随老师在实验室做了快三年的科研项目了,大一和大二我还分别辅修了数学和德语,闲暇之余还在乐团担任长号手。

连导师都感叹,“你可真是兴趣广泛呐!”。



但仅有这些经历是远远不够去触及顶尖名校的天花板的,这时我正好在学校官网上看到了UCB的交流项目,便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还好我虽然爱好广泛却也保持了不错的GPA,因此顺利地获得了这次宝贵的交换机会。

在UCB这一学期的经历对我来说可谓是收获颇丰,国外的教授上课完全不是照本宣科,即使是百人以上的大课,他们也很注重课堂互动,并且能联系实际,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在UCB我也跟一位很有名望的教授做了一个科研项目,这为我之后的申请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具体情况后面会提到)

我觉得,是时候开始正式迈出留学的第一步了,于是便有了开头这个场景。

在听过我的想法与背景之后,张老师与我做了一个简短的交流,我惊喜地发现,张老师当年出国留学的原因竟然跟我不谋而合,这给我带来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他对我的专业和想申的方向也很有自己的心得,让我好感倍增。

之后不久,在考虑到申请留学事情繁琐,而我还要兼顾学业和考GT,在与咨询顾问聊过一次之后,我最终选择了浩海为我规划流程,答疑解惑。

事实证明,浩海导师的专业性与他们人性化的服务证明了我这个选择是多么正确!


  •  时间规划


首先,申请导师根据我的实际情况为我详细梳理了一个清晰全面的流程,精确到每件事,甚至是每一个时间点,几月几号。


这时我已是大三,对于申请留学而言确实不算早了,这一点大家千万不要学我,早打算,早规划,才能为自己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应对申请路上不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


  •  语言考试


毛老师是语言老师,他将自己录制的语言考试视频发给我,压箱底的家伙啊,几乎每天都催促我要多看,多准备,我很快投入到了GT考试的准备当中。


他的建议是先考GRE,再考托福。

因为相比较而言,GRE难度更大,词汇量要求更高,先考出一个好的GRE成绩,对自身实力和信心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之后,毛老师就开始帮我找机经,催着我刷题,最终我在九月之前分别得到了满意的GRE和托福成绩。


  •  推荐信


由于我申请的是偏学术方向的,张老师叮嘱我一定要有好的软背景,这样才更加容易敲开名校的大门。


张老师帮我联系了很多海外名校教授,最后在努力之下,我获得了UCB一位教授的推荐信,这让我的申请锦上添花!


  •  实践经历


回国后,我陆续发表了两篇一作SCI投稿、一篇中文EI


这时候我意识到国际性的交流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帮助,于是我又参与了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的演讲,锻炼自己的能力,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张老师十分鼓励我去参加这样的活动,还多次帮我修改演讲稿,在如何精妙地安排文章结构,如何快速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等等方面,张老师可谓是颇有心得。

演讲前,还为我安排了几次试讲,用他在康奈尔大学辩论队的经验,指导我的仪态、手势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无比亢奋的状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真的会让人精神百倍

在这些活动中,我结识了许多大牛,这些学长学姐在专业角度给了我许多建议和帮助。渐渐地,我也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信息与资源。


  •  择校


择校的时候,根据我自身的条件、喜好以及职业规划,我选择了MIT、斯坦福等TOP名校的PhD,张老师很尊重我的想法。


在综合了我的实际情况之后,张老师和我共同择定了13所大学硕博混申,偏学术型的方向


  •  文书


写文书时,专业导师的重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个人经历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也不是将所有的经历铺陈开来,是需要找寻这些项目经历与所申请的专业的契合点,将它们有逻辑地串联成一张网,一张展现个人能力的维度表,这样既可以在有限的篇幅里将个人能力最大化表达,也能让招生老师看到你的专业性

看着张老师一遍遍修改稿子,直至最后终稿出炉,我觉得我的申请更有底气了。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时常会冒出一些小问题,无论我什么时候提出疑问,导师团队都会给出极尽详细的解答,这也让我因为层出不穷的琐事而烦躁的心渐渐安定下来,更加平静地投入学习当中。




得偿所愿


目前,在申请的13所学校中,我已经收获了6个包括普林斯顿、斯坦福、加州伯克利等名校的offer,还包括一个全奖PhD,这个结果已经让我十分满意了。



回顾这一年来的历程,辛苦自不必说,但那种清晰地朝着理想一步步靠近的过程,却是让人受益颇多的。

这里还有一些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小建议,希望对同济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第一,想要申请好的学校,自身的背景、经历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自己主动的去寻找机会、把握机会,特别是一定要把握住一切国际交流的机会,接触不同的文化能让自己发展更加多元化。

第二,一定要多花时间去了解你所申请的专业,尽你所能地搜集相关资源,你知道的越多,申请起来就越有底气。

第三,不要忽视同辈人能给你的帮助,抓住机会去认识你的peer,这说不定会给你的申请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第四,科研实习一定要趁早,争取更大回报。但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不要忘记成绩,GPA在申请时可是一个不能轻视的关键点,不要想着用科研经历去弥补GPA的不足,毕竟那只能锦上添花。

第五,如果偏于学术道路,一定要明确一个自己有一定深度的领域。



我的申请季圆满落幕了,你们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加油吧,少年!








如果你在申请过程中有任何疑问

请添加小助手微信(haohaixzs)告诉我们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你答疑解惑


添加小助手 做个好朋友



在线咨询
400-1571-365
小助手微信号
返回顶部